四川大学生科指南
GitHub主页
  • 简介
  • 前言
  • 食用指南
  • 指南
    • 软件与工具
      • 笔记与文档编辑
      • 数据处理与科学计算
      • 文献阅读与管理
    • 校园生活
      • 转专业
      • 课内学习
      • 社会实践
    • 科研
      • 开始科研
      • 搜索与下载论文
    • 网站
      • SCU相关网站
      • 论文搜索与下载网站
  • 内容及规范
    • 收录内容及规范
    • 贡献方法
    • 课程变动
  • 课程
    • 大一上
      • 军事理论
      • 动物生物学
      • 动物生物学实验
      • 大学化学(II)-1
      • 大学生心理健康
      • 大学英语(口语)-1
      • 大学英语(综合)-1
      • 微积分(II)-1
      • 思想道德与法制
      • 新生研讨课
      • 生物学计算机编程语言
    • 大一下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大学化学(II)-2
      • 大学化学实验(V)
      • 大学物理(理工)II-1
      • 大学英语(口语)-2
      • 大学英语(阅读与翻译)-2
      • 微积分(II)-2
      • 有机化学(V)
      • 有机化学实验(III)
      • 植物生物学
      • 植物生物学实验
    • 大二上
      • 中华文化
      • 动物生理学
      • 大学英语(创意阅读)-3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实验
      • 植物生理学
      • 概率统计(理工)
      • 生物化学
      • 生物化学实验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大二下
      • 习近平新时代
      • 大学英语(创意阅读)-4
      • 毛泽东思想
      • 细胞生物学
      • 细胞生物学实验
      • 遗传学
      • 遗传学实验
由 GitBook 提供支持
在本页
  • 大学生活
  • 问题

这有帮助吗?

在GitHub上编辑

前言

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与中学有了天壤之别。课程学习虽然依然是学生生活的核心部分,但它不再是唯一需要关注和参与的事务。许多新的机会和挑战在大学等待着同学们去探索和体验。

首先,科研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深入探讨某一学术领域的机会。通过科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日后成为研究生做铺垫。

其次,社团活动成为了许多同学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社团,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协作和领导能力,还能帮助拓宽人脉、结识志同道合的朋友。另外,社团也经常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同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此外,社会实践活动如实习、志愿者服务等,也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实际工作经验,还能培养同学的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

不仅如此,为了今后的人生,我们还需要了解、建立自己热爱从事与擅于从事的事情。这样才是真正做到了全面发展,大学不只是要学习今后使用的知识,更是要将自己建设成完善的人。

问题

面对如此多的机会和挑战,很多学生可能会感到压力山大,不知从何下手;或是感到时间很紧迫,被迫压缩课内或课外生活的时间。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发起这个项目。

我们的目标是帮助生科同学更好地应对大学生活中的种种压力,尤其是课内学习的压力。尽可能地在保障同学们课内学习质量的情况下,降低课内学习的时间。

我们希望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努力:

  1. 减少课内学习的无用功

    1. 什么是课内学习中的无用功?

      大学与中学的学习生活环境有显著差异,特别是在课程设置上。大学课程涉及的知识点既深入又广泛,与中学的知识面相比存在很大的扩展。这种环境下,如何充分吸收并掌握这些知识成为了关键。而其中的难点又存在于:不同的课程往往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而在上课时,授课老师的侧重点与授课方法也并不相同。不仅如此,课外生活的存在意味着需要压缩课内学习的时间。

      为了更好地适应这种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变得尤为关键。但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高效的学习方法并不简单。它需要同学们在一段时间的学习后,经过不断的自我反思和总结才能摸索出来。而即便找到了某种学习方式,这种方式未必是最佳选择,可能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迭代和调整。此外,有些同学甚至在如何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方面完全没有头绪,导致他们花费大量时间在寻找学习策略上,从而忽略了真正的知识内容。

      授课老师的风格对学习效率也有很大的影响。在中学,由于教育模式的统一性,大部分老师的授课风格都较为接近,而且同学们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并适应。但在大学,情况发生了变化。大学老师通常只教授一个或两个学期,因此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适应老师的授课方式。如果学生未能及时适应或没有找到与老师教学风格相匹配的学习策略,他们的学习效率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这种在适应过程中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而没有得到有效学习的现象,就是无用功。

    2. 本项目期望如何解决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希望同学们能广泛分享自己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给予其他同学们一个参考、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基础的、可进一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的学习框架。这样,新的同学们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微调(很像深度学习里的pre-train),而不是从零开始探索,以帮助其他同学减少花费在寻找学习方法上面的无用功,而专注于课程本身的学习。

  2. 减少信息差

    1. 什么是信息差

      这是一个信息的社会,庞杂繁多的信息意味着巨大的机会和挑战。在全球互联的今天,任何一个角落的信息几乎都可以被迅速获取和分享,从而为决策、交流、娱乐和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正是这海量的信息,也带来了“信息差”的问题。

      简单的来说,信息差指的就是获取信息的差距。这个差距反应在实际操作上就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效率等。举个例子:生科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文献的查找、阅读,不仅完成论文及作业时需要,日常的实验设计、数据解读和方法选择等都需要依赖文献的指引。有些同学能够迅速找到和自己研究方向紧密相关的文献,他们知道如何使用关键词,如何筛选高质量的论文,如何整合不同文献中的信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而另一些同学则可能会感到迷茫,不知道从何下手,或者浪费了大量时间在不相关的文献上。退一步来讲,有些同学甚至找不到论文下载的方法,特别是当你需要的论文不包括在学校购买的数据库中时。

      这种差距并不意味着后者的学术能力不如前者,但确实说明了信息获取能力的重要性。因为在学术研究中,拥有更多、更准确的信息通常意味着你能更有针对性地设计实验,更精准地解释数据,以及更深入地探索未知领域。这同样也能解释为什么有的研究者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取得更多的研究成果。

    2. 本项目期望如何解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信息获取指南。这个指南旨在汇集广大同学的实践经验,打造一个真实、实用且易于操作的信息检索手册。通过这种同学之间的分享与合作,我们希望能更精准地满足各个研究领域和个体的需求。

  3. 传递经验

    这里摘录“浙江大学课程攻略共享计划”的前言部分,同时也代表了我们建立这个项目的初衷。

    来到一所大学,从第一次接触许多课,直到一门一门完成,这个过程中我们时常收集起许多资料和情报。

    有些是需要在网上搜索的电子书,每次见到一门新课程,Google 一下教材名称,有的可以立即找到,有的却是要花费许多眼力;有些是历年试卷或者 A4 纸,前人精心收集制作,抱着能对他人有用的想法公开,却需要在各个群或者 CC98 中摸索以至于从学长手中代代相传;有些是上完一门课才恍然领悟的技巧,原来这门课重点如此,当初本可以更轻松地完成得更好……

    我也曾很努力地收集各种课程资料,但到最后,某些重要信息的得到却往往依然是纯属偶然。这种状态时常令我感到后怕与不安。我也曾在课程结束后终于有了些许方法与总结,但这些想法无处诉说,最终只能把花费时间与精力才换来的经验耗散在了漫漫的遗忘之中。

    我为这一年一年,这么多人孤军奋战的重复劳动感到不平。

    我希望能够将这些隐晦的、不确定的、口口相传的资料和经验,变为公开的、易于获取的和大家能够共同完善、积累的共享资料。

    我希望只要是前人走过的弯路,后人就不必再走。这是我的信念,也是我建立这个项目的原因。

上一页简介下一页食用指南

最后更新于1年前

这有帮助吗?